【地理位置】
郎家寨村,位于濮阳县城南24公里,距庆祖镇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处,东与太平村相望,南与朱月城相邻,西临曾小邱村,北与大潘家接壤。
【村名来历】
郎家寨村历史悠久,原名叫郎寨,距今已有六百余载。相传明洪武年间(1370年)郎氏始祖奉旨率子孙自山西省洪洞县老鸹窝迁址直隶大名府开州南24公里处定居,故名郎寨。1982年10月24日经濮阳县人民政府“濮政(1982)104号”文件,更名郎家寨。
【民族人口】
郎姓迁居至今,相继有刘、王、曹、孙、鲍、宋、张、罗、史、吴、管等姓入住,其中孙姓人口居多,约占全村人口40%。全部为汉族。现有680户2760人,土地2750亩。
【历史沿革】
郎家寨村,自初建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村里民兵靠几条破枪巧妙地同敌人周旋,打的敌人团团转。1937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小组。组织民兵班,发展地下党员,村民郎起芳、孙银焕、郎新正等在保护村民利益打击来犯日寇中立了不朽功勋。郎家寨村当时为堡垒村,乡所在地。1950年姚家村成立小乡,郎家寨村受姚家乡管辖。后来郎家寨村划到庆祖乡管辖。现归庆祖镇政府管辖。
【经济发展】
郎家寨村地势低洼,20世纪60年代雨水频繁,十年九涝,庄家欠收,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得不到温饱。土地由于长期受到水泡盐碱十分严重,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像铺了一层白雪,一有风吹尘土遮日,庄稼成活率很低收成极差。20世纪70年代后期党领导人民大搞水利建设,改良土壤,人们日益增加了收入,解决了温饱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收入一年一个台阶,全村人都逐渐住上了小洋楼,置办了时尚家具家电,各家也有了小汽车。
现在的郎家寨以养殖业,外出务工和文艺演出为主要经济收入,养殖15户,外出务工人员500人,文艺演出20多户200多人。村办企业有1家淀粉厂、1家肉鸡分割厂。
郎家寨近几年来获得市级生态旅游村、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村,市级“五好”党支部、濮阳县绿色家园建设示范村、濮阳县美丽乡村先进单位、濮阳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濮阳县“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教育文化卫生】
从建村起郎家寨村就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明清时期曾考取过3名秀才,村里兴建有私塾小学。解放后又建立了村小学(1年级-4年级)。恢复高考后郎家寨村第一年就考上30余名大专生,还有些考入了国家知名学府。解放后郎家寨村建立了卫生室方便了村民就医。这几年还修建了3个垃圾站,村里修建了1500平米的文化广场,并安装了17件健身器材,建了图书阅览室,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改善了生活环境。
【古今名人】
郎诚之(1834-1908),从小就练就了一身好武艺,马上步下均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1828年反对官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求荣的义和团运动盛行,义旗指处人们纷纷响应参加,此时郎诚之也加入了义和团。在每一次战斗中都一马当先,屡破官军。有一次行军中与官军偶遇并且官兵众多,郎诚之急忙让将士们隐蔽起来,但不想已被官军发现,官军紧追不舍在几次打斗中郎诚之的发辫被截取几节,情况十分危险,但他并没有乱了阵脚,在打斗中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忽然看见前面有片柏树林就急忙打马进入,这时敌人也冲了进来,在眼看就要追上之际,他把马猛抽3鞭,把马打的四肢乱跳,用刀一指马发疯似的冲了过去,口中还喊到:“小的们,看二爷的大刀吧!”接着把刀横划当胸碗口粗的柏树应声倒下。官军见此情景吓得纷纷向后退去,让开了一条通道,郎诚之趁势冲了出去。等官军醒过神来,郎诚之已跑得不见了踪影,此事一时被传为佳话。
郎学先(1864-1924),清朝末年秀才,在村里创建了私塾,受到人们尊敬和爱戴。
鲍金荣(1881-1997),曾给袁世凯当贴身卫兵。
孙义德(1896-1947),抗日时期的民团团长,带领所辖3个营投靠日寇,与共产党为敌,在镇压姚家暴动中杀害了很多进步人士和中共地下工作者。1946年被抗日政府镇压。
刘金焕(1902-1989),清朝宣统年间秀才。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开办私塾传授知识,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有文化的人才。
孙富锡,1940年生,曾任濮阳县滞洪办副主任。
孙石锁,1955年生,曾任濮阳市实验中学副校长,濮阳市四中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刘普军,先后任濮阳市华龙区区委副书记,濮阳市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濮阳市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
杨国桥,1964年生,从事建筑行业,在村中建起度假村,安排近百人就业。
管庆磊,1964年生,华龙区中原路办事处副主任。
郎青义,1964年生,毕业于中国北京大学计生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河南省计生委处长。
郎全清,1965年生,1982年参军,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后转业到濮阳县电视台。
刘红军,1966年生,华龙区检察院工作。
郎红岭,1967年生,濮阳县四中校长。
刘献军,1968年生,濮阳市交通局副局长。
张志锋,1970年生,毕业于中国南开大学法律系,现在天津市法制办任职。
刘生辉,1970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物系,现在读博士,在中国核集团工作。
【村中故事】
一身正气战洋教
郎敬之(1836-1901)清朝光绪年间秀才。1928年英国洋教士神气十足的来到朗寨村进行以传教为名的侵略行为,一身正气的郎敬之面对此种情景很是愤怒,立即组织村里青年手持木棒等工具闯入洋人教堂焚烧了他们的经书、文具等,大灭了洋人的威风,长了国人的志气,人们都拍手称快。但是腐朽的清政府不但不支持反而充当帝国主义的帮凶,很快洋教士在官府的保护下又张牙舞爪的进了村子,并抓人抄家,郎敬之作为首犯被抓入大牢。在牢里他不吃不喝还受尽了折磨,但他始终没有屈服,最后通过找人送钱才走出了大牢,但在回家的路上口吐鲜血而死。
二月古庙会
过去朗家寨村并没有古会,1916年的一天,天刚刚亮,有个人早起拾粪,走到十字路口看到一人自北向南飞快的行走,走到路口停了下来,打千施礼问:“去南京明天能否赶到。”拾粪老人说:“天马上就亮了,飞毛脚也难赶到。”说完见那人一动不动,拾粪老人向前一摸原来是一泥胎立在那里。村民认为这是神人下凡,后来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就在二月成立了庙会,延续至今。现在对庙堂进行了扩修,盖了三间庙,塑了火神关爷、四大天王、玉皇、观世音菩萨、佛祖等30余位神像,每年到这里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