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祖镇曾小邱村情概况

【地理位置】

曾小邱村位于濮阳县城西南方向24公里处,距离庆祖镇政府驻地4公里。东北与大潘家接壤,南与姚家村毗邻,西面与卞村相连,北临前孙家。

【村名来历】

曾小邱村,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据传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曾氏携子孙自山东嘉祥县迁徙到此地土丘上定居,故名曾小邱。

【民族人口】

曾小邱村自曾姓始祖迁徙至今,先后有曾、季、刘、杜、李、孙、王共8姓在此定居,皆为汉族。全村660户,2916人耕地2900亩,。

【历史沿革】

曾小邱村自建村开始,隶属濮阳,1950年原省成立,归海通区姚家乡所辖。1958年庆祖人民公社成立,曾小邱归庆祖公社所辖。1983取消公社建立庆祖1986年撤乡建镇,曾小邱归庆祖镇政府所辖至今。

【经济发展】

曾小邱村在20世纪50-60年代,群众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如遇风调雨顺庄稼还有收成,一旦遇到旱涝天气,粮食产量极低,群众得不到温饱。70年代开始大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工程,使得旱涝保丰收,生活状况得以改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百业兴起,农业结构调整,新建肉鸡大棚6个,肉猪年出栏500余头,蔬菜大棚10个,占地100余亩。流动资金近千万的纺织厂1家,解决剩余劳动力100余名。成立建筑队16个,安排劳动力300余名,每年增收上千万,80%的村民住上了楼房。小汽车300余辆。2004年曾小邱村被评为劳动输出先进村,被河南省委授予五好党支部称号。2002年被评为庆祖镇农村工作先进村,濮阳市文明村。

【教育文化卫生】

曾小邱村早在清朝时期由季庭尚在村中开办了私立家学,教书育人。1953年成立曾小邱中心校,由海通区姚家乡命名,后来归庆祖镇管辖。2004年被庆祖镇评为尊师重教先进村。自恢复高考以来,全村考取本科以上大学生50余名,修建了3个卫生室,小病不出村就能诊治。近几年,修建了垃圾池,成立专门的垃圾清理队,保证了村里的干净整洁。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生态村。新农合参合率98%。新建了幸福院老年活动中心,占地9000平米,内设有图书阅览室,健身房等。

【古今名人

    季庭尚(1822-1887)晚清秀才,为村里教育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季庭相(1861-1932),字台三。幼习医术,独具一格。切脉果断,处方简明。每方少则三、五味,多则七、八味。行医多年,经验颇丰,名扬一方,远近争相聘请他去看病,因此,亲人常不知道他的去处。曾有本村一病妇,舌苔已经发黑。当时他被远地方的村请去看病别的医生认为此妇女是不治之症,拒绝开方。等到季庭相归来,经诊视用药三付即愈,后来这个妇女的病又复发,季先生仍用此药方又将妇女治愈。至今仍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因其医术精湛,救活人命很多,乡里感恩德,三匾额高悬其门:一曰“德编桑梓”、一曰“品粹恩簿”、一曰“济众康生”。其中一匾系由菏泽东明、长垣、滑县、濮阳五县名士合季先生去世后群众又为他立了双碑纪念

曾照波(1917-1967),曾任海通区姚家乡乡长,庆祖公社副社长,庆祖中心医院院长。

曾四妮(1925-1947)曾任濮阳“共大”副校长,教授。革命烈士,在解放战争中牺牲。

季建修(1931-1996),中共党员。1957年河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林县一中任教,曾任教导主任、校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调任濮阳师范校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调滑县师范,负责学校建设工作,1982年被评为“讲师”:同年调安阳师范,筹划学校建设,任学校支部书记、副校长。1984年调任濮阳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87年被评为副教授

徐辉1931- ),中共党员。1951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任新乡市人事局科员,河南省干校党委组织部干事,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办事处主任、区委组织部秘书、文化卫生党总支书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对台工作办公室主任,是金水区四届人大代表、一、二届政协委员、第四次党代会代表。

曾庆恩,1957年生,曾任胡状乡纪委书记。

曾庆军,1957年生,曾任渠村乡副书记。

曾庆科,1966年生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现任河南省委档案局科长。

曾宪瑞,1967年生,现任濮阳市阳光大厦副总经理。

季景要,1970年生,现任濮阳市司法局科长。

郭岩松,1971年生,女先后任濮阳市团委书记,清丰县县长,濮阳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河南省委网信办主任

曾照志,1971年生,濮阳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

季景立,1974年生,现任濮阳市刑警队副支队长。

【村中故事】

曾氏两兄弟

    据传在清朝末年,曾小邱村出了两名将军,曾老九,曾老六。2人身高2米挂零,额似麦斗,目如朗星,膀大腰圆,臂力过人,日食斗米,因家庭贫困,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他们的姑姑家略富有些,想要管两个侄子一顿饱饭,头几天就做准备,磨米磨面,蒸馍烙饼熬米饭,馒头蒸了两筐,准备就绪后就通知侄子来做客,并且告诉他们,你们放开吃,今天管饱。2人也不客气,看到饭食,狼吞虎咽,如春蚕吃桑一般,不大一会准备的饭食横扫一空。姑姑问到:“吃饱了没有?”他们说:“算是饱了。”姑姑一听放声大哭起来,并说到:“我怎么连一顿饭都不能管饱呢。”

    曾氏两兄弟能吃也有力气,为谋生计也做一些生意。有一次贩运石料,走到一段窄路,两边的地主人不让过,怕压坏了田里的庄稼。曾老六就说:”老九,你赶车,我把这个车轮扛起来。”说完用膀子扛起车子走了过去。人们一看大吃一惊,赞叹曰:“此乃神力!”

copyright © 2018-2024 濮阳市(濮阳县)信息化监督系统 主办单位:濮阳市纪委 豫ICP备1202355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