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孙还成村,位于濮阳县城南约26公里处,距庆祖镇政府驻地东南约6公里,东与郎中乡骆营村接壤,南临307省道,西与安还城村毗邻,北与王还城村相接。
【村名来历】
明朝永乐13年(公元1415年),孙、苏两姓始祖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兴福寺城外,环城而居,其中孙姓为望族,故名孙环城,后来演变为孙还城。
【民族人口】
孙还城共有3个姓氏,分别为孙、苏、刘。孙、苏两姓为最早迁入,刘姓于清朝初期迁入。全村皆为汉族。12个村民小组298户1198人,耕地1721亩。其中孙姓占全村总人口的80%。
【历史沿革】
孙还城村自明朝永乐13年(公元1415年)从山西洪洞县迁入初始建村。民国时期,孙还城村归十七区所辖。1927-1947年隶属于濮阳县沙固堆区。1950-1957年,沙固堆区撤销,孙还城村划归庆祖乡张还城村所辖。1958年取消乡建制成立人民公社,孙还城村归庆祖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改乡,1986年撤乡建镇,孙还城村隶属庆祖镇人民政府至今。
【经济发展】
孙还成村自明朝永乐年间建村开始,祖上以烧砖窑、磨粉条、打油、种菜为主要经济收入。民国时期,村里的烧砖窑远近闻名,鼎盛时期村里有4座窑为方圆村庄提供建筑材料。改革开放后,百业兴起,群众收入倍增。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养殖业也在快速发展,现有养殖户8家,积极引导群众外出务工。
【教育文化卫生】
早在清朝时期,还乡秀才孙云亭曾创办“私塾学堂”多年。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孙还城小学。2011年生源锐减,学校撤销,村里学生转入还城中心小学就读。自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全村大中专以上毕业生有20多名。
在清朝时期,村里有武术队,每年春节都有武术表演,2000年以后随着人们外出务工,习武传统不在。现在在妇女主任董爱允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秧歌队,在庆祖镇的广场舞比赛中还获得过名次并得到政府资助。村里新建了图书阅览室和卫生室,并成立了卫生清洁小组,配备了垃圾清理车,每天对村里的卫生进行清理,保证了村里的干净整洁。为了村里的安全还在村周围装上了摄像头,成立了安全巡逻队,晚上进行巡逻。村里道路和胡同都进行了硬化改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成绩优异,多次得到奖励。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
【古今名人】
苏乘龙(1816-1863),清朝同治年间官拜正六品。公元1859年捻军在河南作乱,凭一人之力灭了捻军首领,立下大功,皇上钦赐陕西省府正三品参将。
孙云亭(1873-1948),曾被举为县秀才,在村里自立学堂,著书讲学,老一辈凡是认识字的都受过他的教导或受到他的资助。
孙朝荣(1919-1989),曾任濮阳县邮电局副局长、副书记。
孙三保(1922-1989),1945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在家乡参加民兵组织后到濮阳县四区武委会任公安助理。1949年随军南下,西进贵州任修文县乌栗区武委会主任兼县交通班班长。1950年3月乌栗区政府被土匪围攻,孙三保孤身奋战16个小时,保住了区政府,被誉为孤胆英雄,受到省县嘉奖。1982年按离休待遇安置。
苏华甫(1928— ),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后参加过濮阳县第一次教育大会,先后在高家、潘家、王还城、还城中心小学等多村任教,1989年退休。从教40多年桃李满天下,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孙聚峰,1934年生,曾任濮阳县体委副主任。
【村中故事】
苏乘龙勇擒捻军首领张乐行
苏乘龙在小时候就失去了母亲,靠父亲磨豆腐换豆芽为生。他身材超过1米8,村里人都叫他苏大个。他从小就喜欢练武,武艺远近闻名。曾有周边的很多青年前来找他拜师学艺,但是他收徒有个原则,必须认字,不认字的一概不收。他在卖艺表演的过程中被县府看中成为一名衙役。但不久后因看不惯县衙官场作风又回到家里。
他的武艺高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村子周边凡是能动的东西,他都能举过头顶。有一次他把人家的墓碑举起被他父亲痛骂了一顿。在兵器运用中苏乘龙最擅长耍大刀,他耍大刀时只见人影不见人形。曾有人在他舞刀时拿水泼他,他衣服上竟然滴水未沾。人称“赛关公”。
后来由于闹饥荒,生活难以延续他就外出当了兵,参加项城县袁甲三(袁世凯叔祖)部队,因表现优异,很快成为军中大将,袁甲三的左膀右臂,立功无数。1859年随袁甲三在安徽涡阳县一带剿灭捻军。有一天苏乘龙穿着便装外出送情报,走到一偏僻的路边小馆歇息,刚坐下不久,小馆进来6个人,让其出去,他不答应,这时有个人突然拿起一把刀架到他的脖子上,苏乘龙见势不妙,只好走出了小馆。但是出来后他越想越不对劲,现在是乱军时期这6人不像普通人,这其中必有蹊跷。于是他绕到房屋后面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想看看这些人的动静。过了一会,他听到屋里一阵吵闹声,好像是因分赃不均在吵,还说到官兵算个屁。这时苏乘龙想到最近捻军刚骚扰过城里一家富户,就判定这些人应该是捻军。可现在敌多我少,也不能轻举妄动,说来也巧,就在苏乘龙藏身的地方有一个破锄头,他便拿在手里伺机而动。不一会有个人出来撒尿,距离苏乘龙不远,于是,他趁其不备,一个箭步冲了上去把那人的脑袋砍下。苏乘龙从他身上拿过腰刀。冲到了门后,屋里人发现了动静,又从门里跑出1个,说时迟那时快,苏乘龙手起刀落又一个人头落地,这时屋里的人不敢再出来了。双方都在寻找机会。
这时天已经很黑了,突然从屋里冲出两个黑影扑向苏乘龙,他一躲回手一抡,两个人应声倒地,这时苏乘龙一脚把门踹开但屋里没有动静,只听后面庄稼地里有声音,原来两个人从窗户上跳窗跑了,苏乘龙就顺着声音追了过去,很快他就追上了那两人。其中一个年龄稍大,另一个是个年轻人,很明显他们有些害怕。苏乘龙这时大喊一声:“要命的赶紧投降。”这一喊那年轻的一下子跪到了地上。那老者骂了一句没用的东西,便拿刀砍上苏乘龙,他那里是苏乘龙的对手三两下苏乘龙就把刀架到了他的脖子上。但这个老人很倔强,原本苏乘龙没想杀他,而他自己一看逃不掉了,就直向苏乘龙的刀撞去,一下毙命。苏乘龙这一次杀死五个活捉一个,回来一审问,那自杀的竟然是捻军头领张乐行。这时张乐行唯一一次走出军营。捻军听说自己的头领被杀,安徽涡阳县的捻军便自行解散了。
这次苏乘龙一举成名,他的事迹在军营里广泛传播,还被民间艺人编入评书,袁三甲得知此事,便向皇上为苏乘龙请功。于是皇上连下3道旨意封赏苏乘龙,一封赏他本人任陕西省正三品参将,二封赏其父母,三封赏其祖父母。苏乘龙到陕西上任不久,参加了左宗棠的西征军,在收复新疆的一场战役中不幸身亡。
到现在村里人提到练武的传统,还会想起苏乘龙的故事。
濮阳人民的好儿子孙三保
孙三保出身贫农,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初,响应党中央“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积极报名参加南下工作团。于1949年3月1日(农历2月初2)从濮阳出发,从此,开始踏上南下的征途。经过长途跋涉几千里,到达江西省都昌县,工作几个月,又随军来到贵州修文县,任一区武委会主任。
(一)
1950年3月19日深夜一点钟左右,有500余名土匪,300余支枪,一挺机枪,在国民党乡长周兆雄、李胜华、保长邓吉富、乌栗乡大地主孙希文、特务杨孝慈等一小撮反动分子的策划、组织下,包围攻打我区人民政府。当场打死我区委书记王本章同志和财政助理员王学周同志,以及从江西来的学生张汝修、何志泉等5人。孙三保面对数百名匪特,像饿狼一般的打枪、喊话。这时,他随机应变,把已牺牲的区委书记王本章同志的手枪捡起来,只身迅速上楼,找了个有利地形和敌人周旋。紧紧守住楼梯口,来一个打一个,弹无虚发,打死、打伤不少敌人。匪特们不敢靠拢,更不敢上楼。只好在房外大喊大叫什么:“活捉孙三保”、“只要你投降,可以不杀你!”并强迫被俘区得炊事员刘明轩上楼劝降。孙三保同志说服了炊事员回去。由于劝降不成,敌人把炊事员刘明轩也杀害了。战斗持续了十几个小时(从3月19日深夜一点钟左右,到第二天下午5点钟),县委接到情报,速派县大队前去解围,打退了土匪。才把孙三保同志营救出来。
(二)
孙三保同志的英勇事迹受到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人民的称赞。修文县委号召向孙三保同志学习。驻军、军大五分校校长匡斌接见他,匡斌校长称他是战斗英雄,并鼓励他继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把剿匪工作搞好。省委党的刊物《贵州工作》上通报表扬了孙三保同志。省委书记苏振华、副书记徐运北都称赞孙三保同志是英雄似的人物。徐运北副书记在《回顾贵州解放》一文中写到:“修文县乌栗区武委会主任孙三保同志,当区委书记和另外5名同志牺牲,其他4名干部被俘之后,在500多名武装土匪的围攻下,独自坚持战斗十五。六个小时,直到部队赶到解围,终于取得了胜利。”
(三)
孙三保同志家庭贫寒,没有读过书。1994年,濮阳解放后,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1949年初,冀鲁豫区党委组织南下工作团,他随军南下,通过学习毛主席给新华社写的新年贺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启发,便勇敢地报了名,当时,区长孔兆来同志找他谈话,他很坦率的说:“共产党、毛主席把我从一个穷苦孩子培养教育成一名国家干部,土改中分了土地、房屋、成了家、有了孩子,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有解放全人类的伟大胸怀。现在,南方人民还受着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阶级的压迫,我们不去解放,谁去解放。我已向家里人做好了工作,决心已下,请组织上放心”。
1949年3月1日,孙三保同志踏上南下的征途,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江西省都昌县,又于1949年9月,随军西进,到达贵州。刚到修文一个新区,由于国民党的残渣余孽、反动武装、特务、地主、恶霸等集结在一起,聚众为匪,进行反革命破坏和捣乱。而孙三保同志面对当时严重形势,则不屈不挠,努力工作。不仅战胜敌人,而且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