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西于周屯村,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南24公里、镇政府驻地东1.5公里处,子白路以北250米。东与中于屯村毗邻,南邻葛寨村,西与梁庄村接壤,北邻靳庄村,村西500米有濮清南输水干渠。
【村名来历】西于周屯村成村历史悠久。据传明朝永乐年间,于、周两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大名府开州县,于此地屯居,故名于周屯村。后陆续有刘、王、靳、尹、陈、张、史、曹、李、杨姓迁入本村,逐渐分为西、中、陈三个村,本村居于西,因此称西于周屯村。
【民族人口】西于周屯村自于、周两姓始迁至今,先后有刘、王、张、史、曹、李、杨姓在此定居,全部为汉族。全村现辖4个村民小组,232户,778人,总耕地1185亩,人均耕地1.53亩。
【历史沿革】西于周屯村自明朝永乐年间始建村,1902—1910年西于周屯曾为集会,后梁庄村成集,西于周屯集会自然消失。1946年—1950年土地革命时期,于周屯隶属濮阳县于周屯小乡,后迁到杜堌村为小乡。1958年取消乡建制,成立梁庄人民公社,于周屯村归梁庄人民公社所辖,为于周屯村大队,由六个村组成,分别是西于周屯、中于周屯、陈于周屯、靳庄、黄苏庄、赵庄。1970年分开成两个大队,靳庄、黄苏庄分出。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建立乡人民政府,于周屯大队由此分开为西于周屯、中于周屯、陈于周屯、赵庄村4个村委会,西于周屯村委会由此沿传至今,2017年梁庄撤乡建镇,归梁庄镇管辖。
【经济发展】上世纪60年代西于周屯村,水利条件极差,粮食产量较低,群众温饱难以解决。80年代分地到户,大搞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历任干部和村民为改善村容、村貌都做出了积极努力,经多方筹资,于2009年新建了村委会大院,2010年硬化村内街道1800余米,打通了前后两街出行道路,并接通了自来水,结束了群众引用苦水的历史。2012年流转子白路两侧土地600余亩,为群众增加了经济收入。现在很多村民群众在生活水平与物质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部分村民已盖起了漂亮的楼房,旧貌换新颜。2010年度至2015年度被梁庄乡人民政府评为“先进村”、“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教育文化卫生】清朝末年,乡贤刘仲贤创办了私塾学堂。新中国成立后,该私塾改名为于周屯小学。后经梁庄乡政府批准,命名为于周屯中心小学、中学,1990年撤消中学。自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全村有本科学历以上大学生20多名。村中建有卫生室,方便群众小疾病就医。全村新农合参保人数为760人,占村总人口95%以上,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总人口97%以上,【历史沿革】东穆楼于清朝建村,民国时归昆吾县七区管辖。1927-1949年隶属濮阳县所辖。1950-1957年东穆楼归高庙庄管辖。1958年取消乡建制,成立人民公社,东穆楼村归梁庄人民公社所辖,并归穆楼大队所管。1973年同西穆楼村分为东穆楼和西穆楼两个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时,将东穆楼大队更名为东穆楼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建立梁庄乡政府,东穆楼村归梁庄乡政府所辖,东穆楼村大队管理委员会更名为东穆楼村民委员会至今,2017年梁庄撤乡建镇,归梁庄镇管辖。
【历史沿革】东穆楼于清朝建村,民国时归昆吾县七区管辖。1927-1949年隶属濮阳县所辖。1950-1957年东穆楼归高庙庄管辖。1958年取消乡建制,成立人民公社,东穆楼村归梁庄人民公社所辖,并归穆楼大队所管。1973年同西穆楼村分为东穆楼和西穆楼两个大队。1982年,地名普查时,将东穆楼大队更名为东穆楼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建立梁庄乡政府,东穆楼村归梁庄乡政府所辖,东穆楼村大队管理委员会更名为东穆楼村民委员会至今,2017年梁庄撤乡建镇,归梁庄镇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