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楼村情村貌

【地理位置】史楼村位于县政府驻地东南26.5公里、政府驻地西南3公里处。东与辛寨村接壤南邻王枣林村,西临S209、吴枣林村,北与谷楼村毗邻

【村名来历】史楼村原名大王庄。明朝永乐年间,史姓祖史宽自蓟州三河县野雞村迁至开州横隋龙村。明嘉靖年间(公元1521年),大理寺卿史褒善在此建楼筑院,更名为史家楼村,后简称史楼村,沿传至今。

【民族人口】史楼村自明朝嘉靖年间史姓始迁至今,先后有王、谷、陈、安、任、史共六姓在此定居,全部为汉族,其中史姓为望族占全村人口65%。全村现有辖4个村民小组,306户,1400人,1440亩耕地,人均1亩。

【历史沿革】史楼村自明嘉靖年间更名。1944年史楼村归昆吾县七区所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撤销昆吾县设濮阳县七区,1950-1957年初级社时,撤区改乡,建立梁庄乡政府,1958年成立梁庄人民公社,史楼、辛寨大队分开,成立史楼村管理委员会。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史楼村隶属梁庄乡人民政府所辖,并将史楼大队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史楼村民委员会至今。2017年梁庄撤乡建镇,归梁庄镇管辖。

【经济发展】史楼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利条件极度匮乏,粮食产量较低,群众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使群众生活水平得致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百业兴起,群众经济收入倍增,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近年来,村两委班子为改变村容、村貌做出了很大贡献,先后新建村室5间、筑桥3座、修路3.5公里、埋设电缆1500米、安装摄像监控8个。

【教育文化卫生】清朝时期史远交创办了“私塾学堂”,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史楼小学”,上世纪80年代命名为“史楼中心小学”,2004年以来生源锐减,“中心小学”被改为“教学点”。近3年来先后修建新建学校大门、院墙、教室,硬化校园地面、操场、搭建车棚、新建厕所、更换门窗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自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全村大专以上学历者58名,其中本科8名、硕士3名、博士1名。新农合参合率90%以上。2017年建成集老年活动室、阅览室等文化健身为一体的老年幸福院。并建设了村文化广场、戏台等,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copyright © 2018-2025 濮阳市(濮阳县)信息化监督系统 主办单位:濮阳市纪委 豫ICP备1202355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