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王集村村情村貌

  

【地理位置】霸王集村,于县政府驻地东南21.5公里、政府驻地西北1公里。东邻梁庄村,南邻谷楼村,西邻咸城村,北邻马坊村。

【村名来历】据传,楚汉相争时期,楚霸王项羽曾在此屯兵,进行民间贸易,故名霸王集。原址位于村西北约1公里处。

【民族人口】霸王集村辖4个村民小组,210户,847人,1108亩耕地,人均1.3亩。现有杨、郭、张、王、陈、李、杜、吴、胡、韩十个姓氏定居,全部为汉族。杨氏,王氏分别占全村总人口的33%。

【历史沿革】据传霸王集村始于楚汉。明朝时期,因黄河泛滥,原居民逃荒外地。10余年后,杨氏郭氏张氏居民相继返乡居此址建村,仍称霸王集村。1941年3月,冀鲁豫边区政府分濮阳县,设昆吾县,治所设在徐镇,霸王集村归昆吾七区所辖。1949年昆吾县复并入濮阳县,仍为七区所辖。1957年撤区并乡后归梁庄乡所辖。1949-1976年,霸王集村、马坊村组建为马坊大队,大队部设在马坊村,共有六个生产队,霸王集村为三至六队。1976年7月霸王集村由上级批准成立霸王集大队,自此独立成为行政村至今。

【经济发展】上世纪60年代初,霸王集村水利条件虽极度匮乏,但广大干部群众,开动脑筋,转换思想,发扬人定胜天的精神,生产工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70年代后期,马坊大队在安阳市组建了40多人运输队,一天可创收280多元,每天向所在生产队交0.7元钱,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同时又组织有文化、有种地经验的10余人,建立50亩科学试验田,并经常组织人员去外地参观学习,回来进行科学试验,后再广泛种植,以此提高产量。在当时,粮食生产,群众生活水平在全乡名列前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土地承包到户,工业、商业、农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全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霸王集村发挥本村优势,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积极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全村每年务工收入达600多万元一座座楼拔地而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11-2013年间先后接通了自来水,硬化了村中街道。全村干群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项工作皆名列前茅。

【教育文化卫生】1947年,霸王集村成立了小学,设有1-2年级两个班。1949年后霸王集小学迁至马坊村,归属马坊小学,后又成立了马坊联中。1985年联中撤销,改为乡中心小学至今。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村本科以上大学毕业生18名。村内现有村医1名,医德高尚,村民一般疾病不需出村。2015年5月修建了垃圾池6座,配备了专业卫生人员两名,环境卫生大有改观。新农合参合率100%。并建了活动室和阅览室及文化体育广场、戏台2013-2014年,由河南省人力资源部办培训班两期,120人参加SYB/IYB课程培训,成绩合格均取得了创业培训合格证,增强了创业意识,提高了文化水平,丰富了文化生活。

【土特产】白芝麻小磨香油,是霸王集村土特产品,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远近闻名。相传是光绪30年(公元1902年)由八公桥镇史家寨村传授于霸王集村杨家,历经五代,后又从霸王集村传入八公桥镇王庄村。此产品是以当地上等白芝麻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经过水洗、烘干、炒籽、亮风、石磨加汉汤、振荡等多种工序精制而成。色泽枣红,清澈透明,味道香醇,浓郁持久,营养丰富,具有润喉、融肺之功。香油不附加任何香精、色素,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



copyright © 2018-2025 濮阳市(濮阳县)信息化监督系统 主办单位:濮阳市纪委 豫ICP备1202355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