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窑村村情概况

陈窑村情概况



陈窑

 【地理位置】

 陈窑村在柳屯镇东北部,距柳屯镇政府所在地柳屯村11公里处地处两省四县交界处:东邻山东省莘县高堤口村,村东南邻本镇陈庄村,南隔濮台公路、濮范高速公路与张庄相,西南与小集、朔村相望,西邻文王庄村,北邻山东西池村。

 【村名来历】

   明永乐年间,陈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迁入此地田氏家族早在此地居住村西南有田姓家族一座砖瓦盆土窑。因田姓人少地多,经营不过来,招来姓陈人帮忙经营烧砖瓦盆。陈姓人定居后人越来越多。人多为胜,以此为据把本村庄定为陈家窑,后来简化为陈窑村,沿用至今。

 【民族人口】

   陈窑村全村现有总人口1415人,村庄面积400亩,耕地面积1200亩,人均耕地0.85亩,下辖六个村民小组。其中陈姓1260人,闫姓80人,田姓50人,梁姓25人,全部为汉族。  

【历史沿革】

本村建国前原归濮州(濮县)管辖,建国初期一度归户部寨所辖,1960年至今为柳屯镇管辖,文革期间三陈家(陈窑、西陈庄、东陈庄)曾为一个东方红大队,文革后三个村又各自为政,恢复陈窑行政村。

【经济发展】

解放初期,全村五处粉坊:老七家、闫家、菜园、楼院、西长门。绿豆粉皮、粉条、粉面很有名声,特别是粉浆、粉干都是好面食。粉浆、粉渣喂猪、喂牲口,积好肥、多打粮,促进了村里经济发展。窑村上世纪60年代,水利条件极度匮乏,利用水车、水泵浇地抗旱,河水无法利用,粮食产量较低,人们都以红薯干、胡萝卜为主食。三年自然灾害,群众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直到70年代以后,大搞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种棉花、种花生,使用了化肥,也不用再靠天等雨种田、利用水车、水泵浇地抗旱了,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百业兴起,中原油田在此地开采,机械化耕种农田,合理使用尿素、复合肥,群众收入倍增,陈窑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现在村里还有大红枣、大红梨、大红杏等乡土特产。如今楼房瓦舍遍及全村,村西头建有新型农村社区“世纪华庭”。

 

 

 

 

 

 

 

                  

 

【教育文化卫生】

早在40年代本村陈煴斗自办私塾小学,50年代三陈家借用村民房舍,共办一处小学70年代建立陈窑小学,村中有大中专学生90多人,遍及全国各地。村民自发组织了歌舞团队,每天晚上在村广场跳舞,热闹非凡。陈窑村有八班鼓乐队:田家六班、陈家两班,都很有名声,还有高跷队、拉花车、抬花轿、耍石猴等。土地改革后,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过着富裕生活。老百姓都说,“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陈窑村的二夹弦队十分有名,有后台弦手、厢、唱将,陈步祥为麻老旦,陈洪印为大青衣,陈贵书为花旦,陈丙义为花脸,等等。卫生以前是脏乱差,街道混乱、尘土飞扬,污水、垃圾遍地。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环保队伍,每天都有人打扫街道,村里变得很是干净、卫生。


【古今人

1、陈云忠:男,中共党员,1928年5月生,1945年在本地任儿童团团长,参加抗联救国。解放后,儿童团团长陈云忠去北京学习,后参加工作任新乡市青年书记,建国后任洛阳市市委书记,现已病故多年。据说其妻子是周总理秘书的胞妹,女儿陈红是名人歌星。

2、闫家兴:男,中共党员,1938年12月17日出生。1958年4月10日参加工作,从事教育事业多年,1999年元月退休,任教41年,历任小集中学、这河寨中学校长。闫家兴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老同事和学生敬挂匾一块:硕德师尊。五个儿子赛似杨继业七郎八虎,一个强似一个。其中有三个儿子参军入伍报效祖国,复员后从事教育事业。

3、闫泽民:男,中共党员,1957年6月9日生,1957年高中毕业后入伍,1978年转业,复员后,1979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历任朔村、肖楼小学校长。

4、闫新建:男,中共党员,1964年4月22日生,1984年4月10日入伍参军,1984年秋退伍复员回家,1994年去焦作粮食局参加工作至今。

5、闫新孝:男,中共党员,1957年7月29日生,1993年10月入伍参军,1996年转业,在柳屯镇政府工作,后来病退至今。

【村中故事】

一、田氏善性奶奶 

田氏家族虽然比陈姓居住早,但是田姓人缘不旺,上几辈都是单传,故而至今人口不多。因地多人少忙不过来,于是田氏善性奶奶招来陈氏二拉杈当掌鞭锄地干活。

由于二拉杈身材高大,又勤快肯干活,获得老奶奶的信任,把他当成自家人看待。况且二拉杈用大锛劈火头是行家,又不怕出力流汗,因此,找他干活的人多,在村里信仰高,是个大好人。善性奶奶对他特别关心,衣食住行,生活照顾无微不至,这才是两好搁一好。例如:有一回,二拉杈三天没回家,然而家里人多地少养不活,米面皆无,饿的小孩直哭,无奈之中让小三找二拉杈想办法。可巧了,善性奶奶闲院有几十棵大榆树,春天树上有榆钱,小三要上树捋榆钱,老奶奶知道了,端着饭又拿来几个馍,让小三吃饱再上树,小三不吃,善性奶奶不允,不吃不让捋树头菜。小三和二拉杈都傻了,只好吃饱了再上树。小三上树不大一会捋了一大篮子榆钱,给老奶奶,她说什么也不肯要,善性奶奶说:“我是哄你俩的,穷人家的孩子人穷志不穷,不轻易吃别人的东西。万一饿着上树,身体没劲手一松,掉下来更麻烦,吃饱了不会出事。所以,我才这样做,你说是这个理儿吗?”

从此,善性奶奶施舍饭菜给穷人的孩子吃。凡是穷人家的孩子上树捋菜,都拿馍吃了再上树。名誉十传百、百传千,传遍邻村,外送绰号“田氏善性奶奶”。人生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一切慈善为本,没有嫌贫爱富的思想才是大善人,大好人。

二、陈氏二拉杈为民除害

陈窑还流传着一个故事,那就是二拉杈为民除害的故事说的是在宣统二年间,正月初一晚上,半夜子时后,全村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尿床,确是怪事。大过年全村各家都在晒被褥,气味着实难闻。

经善性奶奶和二拉杈耐心摸底,这奇事发生在关爷庙前石兑臼上。在初二晚半夜子时胆大的二拉杈和善性奶奶,装作烧香的人,一前一后手里拿着劈火头大锛探真情,决心不管是人是鬼,扰乱村民休息,非除掉这一害不可。

据老人说,人的一滴血,非常宝贵,不论落在什么地方,天长地久都会做精八怪。人用土坯盘炕,脱坯时人不小心手被碗杈拉破,血流落在坯中,经烟熏火燎后,掀炕上在地里,经风吹雨打,阳光雨露沐浴后,一点血成精作怪变成一个小毛孩,坑害老百姓。

善性奶奶正在庙里烧香,忽听到院子里有人喊了一声“湿”,不由自主就想尿裤子,跑出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小毛孩,不高,挺腰大肚,正挺着大肚子在那儿喊“湿”,站在石兑臼上。二拉杈举起大锛劈下去,一流火星腾空而起,说了两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陈窑的二拉杈。”说完一流火星飞跑了。从此,全村再没发生这种怪事。

全村人为答谢二拉杈为民除害的事,唱了一台二夹弦戏,又给二拉杈说了一个媳妇,办了婚礼,热闹非凡。善性奶奶笑不拢嘴,从此待二拉杈更亲像二拉杈这样的人,勤劳勇敢,能够为民除害,是个大好人。正所谓:好人全村敬,坏人难逃法网,迟早得到惩罚。

这是村里老人传下来的故事,不以为实。但是,好人有人敬,自流芳千古,正是这个理儿。

copyright © 2018-2024 濮阳市(濮阳县)信息化监督系统 主办单位:濮阳市纪委 豫ICP备1202355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