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公西集位于濮阳县南40公里,渠村乡最南端的黄河滩区,距渠村乡政府4公里。该村东于山东省东明县隔河相望,南于新乡市长垣县何寨村接壤,西临公西村,北于本乡三合村毗邻。
【村名来历】公西集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公元前509年间,本村有位名叫公西华的年轻人,随孔子周游列国,左右服侍。亲承圣师之教被奉为尊师楷模,是孔门七十二贤士之一。公西华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修了庙宇,把他所住过的村庄更名为公西华村。后来该村人口增多,逐渐成为一个集市。本村有两道街,前街单日集,后街双日集。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前集和后集。黄河流经此地后,冲散了本村居民。现在山东高村住一部分,青庄、大芟河、康庄住一部分。前集的住户定住在现在的公西村,后集的住户定住在现在公西集。现在的公西集村也变了模样,只有本村申秋银家一家没搬。申秋银家原来住在本村西北,现在成了该村西南角。现在的公西集已经没有姓公西的人家了。
【民族人口】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公西集共有二十六姓。由名医何颜编成顺口溜流传于世:房张刘文李,魏何朱祁杨,孟高袁廉陈,孙毕曹程姜,东有靳木文,西有王丁帮,还有申潘于,伙用一个场,付姓来的晚,人材他最旺。解放后公西集共有十二姓,张、王、李、赵、高、刘、陈付、何、曹、申、孙。全部是汉族。
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2021年户籍人口316户1164人,低保62户96人,五保户4人,残疾39人。耕地1820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519人,2020年底已全部脱贫。
【历史沿革】民国时期,公西集归东明管辖,45年至49年归河南省长垣县九区范围。当时本村陈曾新为九区联防主任。49年至56年属于河南省濮阳县十三区王辛庄乡。孟胎发为村指导员,李配贤为村长,高明为秘书。55年至58年成立连队,陈富英,高明,申洪恩,王庆云,刘善平,申配喜为连队干部。58年建立人民公社,公西集村合并为渠村公社公西村大队。83年取消人民公社,建立乡政府,公西村大队分成公西村、公西集、三合村三个自然村,公西集为濮阳县渠村乡所辖,将公西集命名为公西集村民委员会。
【经济发展】公西集是个落河村,解放前一遇大水,村中大部分人家都 要闯关东云山西逃荒要饭。解放后虽经国这治理黄河但水患时有发生。特别是58年74年82年96年黄河发大水,大水冲的房倒屋塌,民不聊生。96年政府号召打避水连台,人们有了安乐窝。改革开放以来,百业兴起,群众经济收入倍增,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2015年该村是县委书记张宏义的联系点,是县民政局的双联村。村里进行了街道歪理,修筑了水泥马路,建了两个老年活动广场,建了一个标准的幼儿园,扩建了公西集小学,建造了黄河湿地公园和一个垂钓池,扩建了圣贤故里。2016年该村又被评为精准扶贫模范村。
【教育文化卫生】解放前夕,由王均,刘文学,马振华,李配义先后任教在本村办起了私塾学堂。解放后,51年由朱国栋任教办起了一所村办小学。1951年上级派范运行老师取代了朱国栋先生办起了一所公西集小学。52年该校合并到公西村学校。74年又在本村办起了一二年级教学点。到1980年又合并到公西村学校。1995年学校布局调整公西村学校分成公西村、公西集、三合村三所小学。公西集当时没有教室,校长陈连元在大树下坚持上课八个月之久。97年10月盖起了教学楼。经过不懈努力该校从2001年至2003年三年升初中考试三年全乡连续三年三个第一名。截至2006年六年级升初中考试都在前三名之中。从恢复考试制度至今,本村大专双眼皮学历有20多有。2014年投资10万元建起了卫生室,一般疾病不出村。又建了20多个垃圾池。街道天天有人扫,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截止2016年新农合参保人数1260人,占全村人口的100%。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阅览室、中老年活动室。配套了集文化、健身、旅游于一体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