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布

文化自信聚民心  产业兴旺富路宽

文化自信聚民心  产业兴旺富路宽

 

濮阳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帮扶的芦里村位于郎中乡乡政府西北10公里处,共有286户,1360人,1800亩耕地,2015年脱贫村,现有脱贫户45户186人,监测户10户39人。2021年2月,县文广旅体局驻村第一书记王存勇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面对组织的厚望,他将沉甸甸的荣誉化做为奋勇前行的澎湃动力,带领芦里村群众,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书写着动人的华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资源,是引导乡村风气和凝聚民心人心不可替代的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力量不可缺少我局在巩固脱贫成果的道路上,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优势,以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为重点,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乡村文化吸引力,提振广大群众乡村振兴神。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风必文明。唯有风文明,才能风清气正,才能人乐家和村兴。2021年下半年开始,我局驻芦里村工作队一直在多方寻找、尝试乡村治理的新路子。孝行中原研究院由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孟亮老师发起成立。致力于中华孝道的研究、践行、传播、创意策划、项目实施和图书出版等。通过对中华孝道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以孝修身、以孝治家、以孝治村等中华孝道的实践落地。经过与驻村工作队与孝行中原研究院多次座谈考察,并多次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决定以孝行中原研究院为依托,走以孝治村之路出台了由孝行中原研究院对芦里村“以孝治村”进行全面指导、包装,芦里村孝善理事会全面组织实施的意见。从而实现以孝促和(谐)、以孝促产(业)、以孝促美(美丽乡村)、以孝促富,通过1-2年的持续努力,把芦里村打造成“豫北孝善第一村”。

按照党建引领,教育先行,活动推动,氛围营造,乡贤助力,群众参与的基本原则,推动“以孝治村”落地落细落实。  具体内容归纳为个一”:

1、一会。成立芦里村孝善理事会。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理事等。我局驻芦里第一书记王存勇为理事会顾问。孝善理事会在驻村工作队及两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推动实施“以孝治村”行的各项工作,组织和落地孝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

2、一歌。积极挖掘、整理芦里村的历史文化、土产风物、精神气质等,“悠悠数千载,龙乡精神扬;新时代的芦里村,脱贫笑脸续写着盛世华章……”这一首带有浓浓乡愁的《芦里振兴之歌》,成为芦里村村民凝聚民心“金曲”。在《芦里振兴之歌》整理编创、传唱中,使群众对自己村庄的了解、热爱得到提升深化。爱国、友善、明理、诚信,歌词中倡导的精神逐渐在村民身上得到体现,文明乡风、文化自信就这样在一遍遍的传唱中沁入人心。

3、一课。开办芦里村“孝善大讲堂”。组织编写了“芦里村孝善大讲堂”学习材料。利用芦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一教育主阵地,举办“孝善大讲堂”,开展孝善文化教育。每周周举办一期群众学习班由驻村第一书记、文化协管员、孝老模范等主讲。

4、一册。编辑出版芦里村民孝善手册”,分发的每户手中,组织全群众持续认真学习和实践,明孝理,懂孝道,存孝心,立孝志。

5开展了“寿”字活动。聘请县知名书法家亲笔书写大“寿”字,统一装裱成1.8米高的条幅后,赠送给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悬挂在家中堂屋正当门显要位置,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6、一节。举办孝善文化节”。利用每年的九九重阳节,每年举办一次孝善文化节”,这是全年孝善敬老工作的重心文化节的内容主要有:一是举办孝亲敬老宴组织全村老人在孝善文化广场集中会餐,每人一碗大烩菜,拉家常,比孝心。二是把“说唱濮阳”等抖音直播间请到活动现场,利用“说唱濮阳”的梨园春擂主,演唱孝善故事,把活动推向高潮,扩大知名度。三是开展“孝善之星”“孝善之家”评议活动。制作“孝善之星”“孝善之家”铜牌,对获奖个人由村文艺表演队敲锣打鼓将铜牌送到家中,并钉在家中大门上,提升自豪感。四是开展为全村老人免费理发、修建指甲活动,提升老人的精神面貌。五是举办春节联欢会,对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等进行表彰。总之,通过孝善文化节的举办,唤醒全村人的孝意识,启发全村人的孝心,引导全村人的孝行,提升全村人的孝能,逐步形成浓郁的孝善文化氛围,营造“以孝治村”的良好舆论环境。

7、建设芦里村孝善文化广场。由孝行中原研究院进行设计,对村现有文化广场、文化大舞台进行升级改造。

8、一馆。建设芦里孝善文化馆(或村史馆)。对村史、孝善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建设芦里孝善文化馆传递孝善知识,传播孝贤故事,讴歌孝善行为,传播良好家风。

9、一街。以村后大街为重点,启动规划建设芦里孝善文化一条街街道两边墙体彩绘孝善故事,门前屋后整修花池,营造孝善文化的浓厚氛围。

10、一约。编写芦里村孝善公约,通过村民公约的方式固化村民孝善行为。实现孝善文化日常化、生活化、简单化。

通过以孝治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了民公约、融入人际关系、融入特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融入时代文明风尚实现了心齐、人乐、家和、邻睦、村兴的目标,有力地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了农民精神风貌主要成效:

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实施乡村振兴,发动群众是关键。通过以孝治村,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在全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干部作表率、全体党员争先锋、广大群众齐动员听从支部号召,自觉捐款2万多元,男女老少齐上阵,出工出力,不要任何报酬,在烈日下搬砖、砌墙没有任何怨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明显发挥。

精神面貌明显改善。投资10万元组建了80多人的孝善文艺表演队,每天晚上的广场舞、健美操,每天早上的扭秧歌,每周一次的文艺表演,重大节日的舞龙、舞狮表演等,极大活跃了芦里村群众的精神生活。文艺队组织的为老年人送“寿”活动,使老人眉开眼笑,直夸党的政策好,80多岁的老人郑学思说:老天爷我是天天烧香,也没有让我过上好生活,党的乡村振兴政策真是好,现在收入节节高,村庄一天天变美,我要把这个“寿”字挂到老天爷的位置,只有共产党才能使我长寿呀!孝善活动的开展,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促进了村庄全面振兴。在全村开展孝善大讲堂的基础上,我们又把孝善讲堂引到了村小学,驻村工作队与村小学想方设法筹资8万元多元,组建成立了芦里村星韵少儿艺术中心,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讲授《弟子规》等孝善故事,免费为村里的孩子开展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教育,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从娃娃抓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孩子心中

以孝治村的推行,也极大调动了全村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比着干、抢着干、学技术蔚然成风。发展产业既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治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2022年2月,脱贫户郑帅印、郑石军等大胆创新,敢想敢干,河南省龙腾高科有限公司、河南省微生态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联合,在芦里村开展推广了“新时代土豆”试种植150亩,率先使用微生态农业新技术,实现了绿色种植,有力保障了食品安全。根据测产,土豆亩产超过了10000斤。县农业农村局、郎中乡政府在芦里村召开了濮阳县“新时代土豆”现场观摩会,通过以孝治村,培育支柱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

新时代、新征程,催人奋进。“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为芦里村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通过推行以孝治村,民心更加凝聚,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创出一条效果好、可持续的乡村治理之路带动了芦里村各项工作的发展,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了全面巩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