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庄村村情概况

赵庄村村情概况

赵庄

【地理位置】

赵庄村位于濮阳市正东,濮阳县东北距县城35公里处。东临金堤,南临金堤河,西与肖楼、花庄两村毗邻,北与小集、张庄两村接壤。

【村名来历】

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72年,由刘氏族长刘带领着苏氏、赵氏和姜氏家族300人奉旨东迁,自山西洪洞县老鸹窝迁至濮城以西安居当时居住分散,刘姓庄名刘家庄,赵姓庄名赵堤口,苏姓庄名苏堤口,姜姓庄名姜堤口。由于人少村小,各村常受土匪骚扰,几个村遂于赵堤口合而为一,当时赵姓人口最多,命名为赵庄村,沿用至今。

【民族人口】

赵庄村自始迁至今,有刘姓、赵姓、苏姓、姜姓,清光绪年间,郝氏自河东迁入赵庄,有孙氏自河套湾、佀氏自里固村、晁氏六塔投亲至此,现在共有姓,均为汉族。全村现有300余户,1200余人,耕地2500余亩,辖6个村民小组,其中刘为望族,占全村人口的60%以上。

【历史沿革】

赵庄村原属河北省大名府开州,建国初期隶属平原省,后濮阳县户部寨所辖由于金堤河阻隔,交通不便,遂划归濮阳县柳屯公社管辖,后取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赵庄大队委员会更名为柳屯镇赵庄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经济发展】

解放前,赵庄村以农业为主,全村只有三辆四轮太平车用以拉庄稼、拉粪土、走亲戚。全村人吃水依靠4眼不足15米深得水井。天气热时,男人到河里或坑里洗澡,也有少数妇女在晚上夜深人静时,三五人作伴偷偷到大坑中洗澡。生产条件极端落后,靠天吃饭,粮食产量非常低,遇到灾荒年外出讨饭者不计其数。  

1943年,赵庄有了党组织,在姜管东、刘强忍、刘首义(刘孝忍)的带领下,以刘树姣、刘敬忍等人为首成立了青年抗日先锋队(当时称为“青抗先”),刘树姣为队长,刘敬忍为儿童团长,刘迷阁为姐妹团长,他们齐心协力为八路军筹公粮、做军鞋。姜管东、刘强忍、刘首义为赵庄首任党的负责人(当时没有公开),刘强忍为村长。

1945年秋,刘树姣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由赵永怀接任。在区政府领导下,为八路军筹军粮、做军鞋,组织大车队、小车队支援前线,支援淮海战役。赵永怀领导村民成立农会搞土改复查运动,分土地、分浮财。

1949年解放后,历经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生活逐年好转。1958年,在支书刘富忍带领下,全村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约百余人,赴太行山王家岭大办钢铁。紧接着经历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赵庄村组织社员捕鱼,曾经一网鱼捞了三大太平车。1964年四清时期,支书刘富忍因贪污500元下台,郝明正接任支书。1965年村东打了第一眼机井,从此结束了完全靠天吃饭的时代。郝明正带领全体社员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整土地,社员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改善。当时按分配原则,比例为人六劳四,每天晚上到生产队牛屋记工分2分,10分为1劳动日,价值1角5分钱左右,分得的粮食用水缸、瓦罐盛放,在当时白面馍馍都是奢侈品。

妇女白天参加集体劳动,回家后除操持家务外,还要纺棉花织布,那时候吃面要推磨,做饭烧柴草,红薯干为主食。每到秋季,房顶上晒的红薯干一片白茫茫,也是一道风景。逢年过节吃顿白面馍馍都是一种享受。走亲戚时,白面馍馍是必备礼品。另外,每年的冬、春两季修金堤河。

1965年秋发生罕见虫灾,田地里到处都是黄色毛毛虫,几乎是一夜之间将庄稼叶啃得精光,谷子剩下了光杆。生产队立即组织社员抓虫子,论斤记工分。大约一周后,虫子基本消除。1976年秋,村里老鼠成灾,公社统一发放老鼠药,第二天早上各家各户将死老鼠交生产队,最多的一户竟有30多只。这两次天灾在公社统一领导下、依靠集体力量取得了胜利。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百业兴旺,依托中原油田,村里修了柏油马路,用上了电,大批优秀人才有了用武之地。1990年通上了电话,吃上了自来水。现如今,家家户户电器、宽带几乎全都有,小汽车约有150余辆,一部分村民在苏殿顺引领下,在森大木业有限公司投入了股份。2017年村里统一安装了天然气,新盖了楼房16座,人均收入从原来的不足100元提高到了3000多元。全村汽车修理门市两家,农机修造厂两家,保温材料厂一家,蓝孔雀养殖基地一处,孵化场两家,烟酒副食商品批发门市六家,大中型运输车辆五辆,每年外出打工者不少于50人,村两委干部充分带动广大村民劳动致富、科技致富,赵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光明先进村。

【教育文化卫生】

赵庄原有小学一所,后因生源与师资力量不足,与张庄、小集村小学合为一处,名为张庄中心校,每年都有出大学院校毕业生。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现有在校大学生20余名,研究生3名。

2014年,投资20多万元新建卫生室,村民一般疾病不出村,新农合参保比例达98%以上。村里建了老年活动室、阅览室等文化娱乐场所。阅览室选配了农业技术、文化教育、生活科技、时政法律等种类图书,坚持全天候开放,满足了村民对文化知识的需求。

【古今名人

苏孝炎:1925年5月生,中共党员。1942年参加八路军,曾任贵州省铜仁军分区江口县警卫营副营长、省武警总队作训处处长、三支队支队长、公安三团团长、省公安总队遵义地区支队支队长。1966年转业,任河南省信阳专区物资局局长兼党委书记。1968年调回贵州,任省公安厅八处、九处处长,省武警总队副总队长。1986年离休。

刘强忍:1920年4月生,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赵庄村第一任村长。1944年春参加八路军,后随刘邓大军南下,曾任贵州省贵定县县长。1970年调任贵州省福泉县人大常委会主席。1977年离休。1996年病逝于贵州。

刘敬忍:1926年7月生,中共党员。1943年任赵庄儿童团团长、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八路军,历经滑县战役、邯郸战役。建国后,任河南省封丘县团委书记。1955年,任滑县书记处书记、滑县团委书记兼道口镇第一书记。1963年,调任安阳县瓦店公社党委书记。1968年,调任安阳县钢铁厂(后改名为濮阳市钢铁厂)党委书记、安阳县水冶镇党委书记。1968年离休。1984年因病去世。

刘庆山:1941年生,武汉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教授,2004年退休。大校军衔。

晁忠明:1941年生,北京军区后勤部高级工程师,2005年退休。大校军衔。

刘爱民:1941年2月生,中共党员,武汉市中医医院外科主任医师、科主任,湖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2月退休返聘。曾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疡科专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副秘书长,中华中医学会外科分会疡科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忠义外科学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三届委员会顾问委员。1997年、2003年分别被选为武汉市第二届、第三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2013年被评为武汉市中医名师。2014年被评为中医大师。

刘玉义:1932年6月生,曾任濮阳县农业银行出纳股股长、纪检组组长。

刘存忍:1929年9月生,中共党员。濮阳县三中特级教师,濮阳县六、七届人大代表,第四、五届政协常委,1988年离休。

刘爱良:1952年生,曾任濮阳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后调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刘爱剑:1963年7月生,中共党员。濮阳县水利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工程师。

【村中故事】       一、秀才刘尚武

    刘尚武自幼家境贫寒,父母为他人种地,他本人为别人放牛为生,常常吃不饱饭,他看到富家子弟每天在学堂读书学习,自己虽然想要读书,却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奈何心中渴望,遂借来课本抄录,一有空闲时间就跑到学堂外面偷听偷看偷学,他刻苦学习、虚心求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以顽强的毅力,终于换来了每次乡试、会试都名列前茅的好成绩。他是赵庄村唯一一位秀才,受到了一方民众的好评,为后世子孙做出了榜样。

                 二、武举人姜沧

    姜沧,外号铁胳膊,自幼喜爱武术,广投名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了一身好功夫。他性格豪爽,行侠仗义,一天去濮城参加集会,见到恶霸王二狗在大街上强抢民女,王二狗仗着他父亲是一方财主,有钱有势,又养了一批打手,所以没有人敢招惹他姜沧看在眼里恼在心上,走上前去,三拳两脚就把一帮打手打倒在地不能动弹,民众拍手叫好,县长为了表扬他,奖励他纹银五十两。自此他更加勤学苦练,终于考上武举人,为一方民众传为佳话。

                 三、投笔从戎

刘存忍出生在书香世家,早年他发奋读书,师范毕业后在中学任教,解放战争时期,他怀着一颗爱国之心,一心一意报效祖国,带领一众学生30多人,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被分到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部队任作战参谋,在华山战役中立下了大功,受到上级的嘉奖。


copyright © 2018-2024 濮阳市(濮阳县)信息化监督系统 主办单位:濮阳市纪委 豫ICP备1202355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