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祖镇后武陵村情概况

【地理位置】

后武陵村位于濮阳县西南约23公里处,庆祖镇政府驻地西北约3公里处。东有濮长路(濮阳至长垣),南与前武陵相邻,西与东台上接壤,北与付将营相接。

【村名来历】

据《嘉靖开州志》记载,唐朝吴侃更名武陵,濮阳人,后升进士,死后葬在此地。当时因洪水泛滥,村民无处躲避,有部分村民移居在“武陵”的南北方,有部分村民在北面形成村落,故名后武陵。

【民族人口】

后武陵村姓氏有刘、、王、朱、冯、田、孟7姓。皆为汉族。全村401户,1800人,耕地2180亩。

【历史沿革】

后武陵村自唐朝建村。民国时期,全县分10个区,后武陵村归西南区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划归濮阳县庆祖管辖。1965年东台上、前武陵和后武陵合为1个大队。1972年根据形势需要把前武陵分开,1980年又把东台上分了出去。自此后武陵就成为一个行政村至今。

【经济发展】

后武陵村以农业为主,近几年大力发展养殖业,调整农业结构,实行土地流转,引导农民外出务工。

【教育文化卫生】

在历届村干部的领导下,曾两次对学校进行了改建,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修建了卫生室和文化大院,成立了文艺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新农合参率达98%。村内修建了垃圾池,成立了专业保洁队。群众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

【遗址】

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载:后武陵村大王庙遗址,明代古遗址。

【古今名人

朱爵(生卒年不详),字仲修,明朝时期出生在后武陵村一家贫困的家庭中。父早亡,靠母亲给富户人家编织为生,他从小勤俭节约,勤奋好学。1586年考取进士,后任山东荏平县知县,因为官清廉又升为朝中内务大臣。据传曾参加七堂会审等大案要案。 

刘汉士(1922-),中共党员。1924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濮阳县四区抗日联合会干部,县公安局外勤股长,三区区委会社会委员兼公安助理员、组织委员,县新兵团政委,二区区委书记。1949年3月随军南下,担任江西省都昌县二区区委书记。1949年11月到贵州省修文县任二区区委书记,后任城关区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1952年后调任贵州省工业厅锑矿党委书记兼厂长,省工业综合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秘书长,省经济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71年出任贵州省增产节约办公室主任,省计划委员会政治处处长、党组成员。1980年任贵州省储备物资管理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直至离休,享受正厅级待遇。

刘付任1927-1950)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陈毅部队华野第47、48、49纵队参加解放战争,后来任营长。1950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

  刘春田1928-),又名刘春景,中共党员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渡江战役,1952年转业,先后贵州省兴义地委机要通局兴义县食品公司五金公司百棉公司百货公司商业局工作1984年离,享受县级待遇。

 韩同合,曾任渠村乡副乡长。

 韩相山,1932年生,曾任胡村公社社长。

 韩世斌,1943年生,濮阳县职高中学高级教师。

 孟祥友,曾任五星公社管委会副主任。

 朱运芳,1947年生,濮阳县三中中学高级教师。

【村中故事】

革命战士王焕增

王焕增,字仲三,生于1921年,1938年考入濮阳师范。参加过抗日救国会宣传工作,在参加滑县山木村教导队培训班后,到瑞立大队工作,当时杨得志任瑞立大队司令员。经改编后在8团3营任教导员,当时张海月任营长。1940年5月5日日军进行“五五”大扫荡,当时8团驻在长垣县陈小渠,他们在树林的周围修筑了工事,虽然敌人的汽车、坦克不断侦查,可敌人对我军的情况并不了解。开始只是不经意的向我军进攻试探,我军按兵不动。到5月5日那天,敌人从四面八方向我军围攻上来。在营长张海月和教导员王焕增的带领下我军奋勇抗敌,先后打退了敌人的7次进攻。他们在弹尽之时就用刺刀和敌人战斗,直到敌人用飞机大炮坦克一起上,王焕增和他的战友们才在炮轰中倒下。当时王焕增年仅20岁。

朱爵二三事

朱爵字仲修,濮阳县庆祖镇后陵村人。他自幼家贫,好学不倦,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中进士,任吏科给事.他办事公正,刚正不阿,在朝触犯了权奸,被贬到山西任按察知事。

(一)御学柳

 朱爵少年家贫,十岁时给他父亲拉着木轮车去磁州贩卖碗,在磁州大街被一个骑马的小官把他的一车子碗撞翻砸烂还说闯了他的道,把朱爵的父亲打了几皮鞭。

涉世末深的小朱爵问他父亲:他撞坏咱的碗,为啥还打咱?” 答:“人家是官,咱是老百姓。”

    问:“还有人能管住他吗?”

    大官才能管住他呢。

    问:“怎样才能当大官?”

    答:“上学念书,中了进士,就能当大官。不过大官也有好有坏.好官受人尊敬,坏官遭人唾骂。唉!好官要是多了,把这些坏官惩治惩治,老百姓就好过了.”

朱爵听了他爹的话,记在了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发奋读书,长大当个好官,把那些坏官惩治惩治,不让他欺压老百姓。

朱爵父子回到家后,他爹因气恼得病,不久就去世了。家中只有他母亲起早贪黑靠纺织赚点钱买米面,朱爵去田拾柴,母子艰苦度日。朱爵向母亲请求要去上学读书。善良的朱母很想让儿子读书上进,可是家无隔宿之粮,又从何处弄钱交学费让儿子上学读书呢?朱爵无法上学,只得每天去田间拾柴。可是他求学心切,每天起早贪黑把一天的烧柴拾够,就跑到本村私塾门外听学生读书。朱爵听读聚精会神,没几天就听会了《三字经》、《百家姓》和《论语》的部分。教书先生外出小解,见一个小孩趴在窗外听学生读书,开始不甚在意,时间长了,便问朱爵:“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在哪里?今年几岁啦?”

朱爵答:“我叫朱爵,家就住在村西头,今年十一岁。”

  问:“你每天在这里干什么?”

  答:“听学生念书。”

  问:“那你咋不入学读书呢?”

  答:“家穷,没钱,念不起。”

  问:“你能听会吗?”

    答:“能听会。”

    问:“你听会的能给我念一遍吗?”

    答:“能。”朱爵把他听会的《三字经》、《百家姓》爽朗地念了一遍,又把《上论语》念了两篇。先生大喜,令朱爵引路去找他的母亲。先生见了朱母说明要免费收朱爵为徒,让其上学读书。朱爵欢喜不尽。朱母也欣然答应。从此朱爵就入学读书。不过,还得挤时间去田间拾柴维持生计。因家贫,朱爵母子一天只吃两顿饭。为了不误学业,每天让母亲炒一袋儿焦豆带在身上。私塾西边有一片苇坑,坑当中有一棵大柳树,朱爵就把这一小布袋儿焦豆挂在这棵柳对上,别人也不好发现。上午放学后,师生都回家吃午饭,朱爵就到苇坑当中取出焦豆吃两把,喝点坑水赶快回私塾读书写字。朱爵读书进步特别快,五考中秀才,六年考中举人,七年中了进士。

朱爵成名后,人们知道了这棵柳树是朱爵放焦豆的地方,便命名为“御学柳”。这棵柳树死后,又发出一棵小树,解放初期才被伐掉。“御学柳”至今人们还传颂着。

(二)审枣树

朱爵中进士后在朝为官,因为他从幼立志,为官要除暴安良,做官后秉公办事,惩奸除恶。当时朝廷昏庸,权奸当道,怎能容他这忠正直臣,不久被谪,任山西按察知事。

朱爵到山西上任后,既不拜访权贵,又不请客送礼,凡秉公论处,引起一些与官府有牵连的地痞恶棍的不满。几个霸道私议要捉弄一下朱爵,到大堂告状。朱爵升堂,原告呈上状纸。朱爵一看就知道这里的士绅、霸道有意捉弄自己,随吩咐衙役和原告领路,他坐轿前去要惩办枣树.原告带领朱爵和众人役来到一个大院,见一棵大枣树生长特别旺盛,树干高有一丈,围有三尺,青枝绿叶,可就是连一个青枣也没结。

朱爵问:“你状告这棵枣树不结枣吗?”

答:“正是。”

    问:“你的枣树栽有几年啦?”  

答:“三十多年啦。’’

山西太原全城百姓听说新来的按察知事朱大老爷要审枣树,一时成了特大新闻,谁不去看,把个大院围得水泄不通。

朱爵命衙役用铁锁把枣树锁了,又命两名衙役各拿大木杆照枣树各打二十大杆。衙役不敢怠慢,拿起大杆照枣树打来,霎时间把个大枣树打得枝折皮脱。朱爵并说:“明年如再不结枣,还要重打。”大家看了个个目瞪口呆。几个士绅、恶棍个个都傻了脸,认为这个按察知事与众不同,也不知他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冬去春来,阳光送暖,万物苏醒,众目暌暌,都要看朱大老爷惩治的这棵枣树能否伏法听命?果然,枣树开花结果了,硕果累累压弯了枝头。秋天到了,满树红枣个大肉肥,人人见了赞不绝口,都说:“朱爵真是个清官,连树也听他的命令。”此后,这些士绅恶棍再也不敢捉弄他了。

copyright © 2018-2024 濮阳市(濮阳县)信息化监督系统 主办单位:濮阳市纪委 豫ICP备12023551号-2